文|黄紫薇
一个渥热的夏日午后,在距离中国3000多公里外的斯里兰卡,一个房间里正人声鼎沸。一个个身着白衣的穆斯林男子如云般飘荡在大厅里,时而一拥而上,变魔法般从袍子里掏出一颗颗晶莹璀璨的宝石,争着向买家夸耀说自己的货最好。在这些被折腾得头昏脑胀的买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女生。在这男人的重围中,她稳稳地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正振振有词地跟他们讨价还价。
这是米佳,两年前她还在外企工作,现在是一名定制珠宝设计师。最近刚好有同行的朋友邀她去斯里兰卡采购原料,顺便参观宝石采掘的过程,对此好奇已久的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随他们踏上了一趟寻宝之旅。
美丽的石头都是在非常危险、贫穷的地方出现的
他们首先去了当地供应商家中的矿区,见识了宝石从开采到上市的全过程。话说得轻巧,过程却一点也不轻松。宝石矿一般开在地下,矿工们往往要沿绳子下到深深的井底,用炸药、锄头、刀斧等工具将矿石从岩壁上刨下来,再由专家进行清洗、筛选、鉴定和切割。
沿绳子下到深深的井底
在危险环境工作的矿工
当时正值雨季,雨水不仅会导致矿底积水,还使矿有坍塌的危险。矿工们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拿的却是最低的工资,整日灰头土脸,碌碌终老,而卖宝石的的人却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这使米佳看清这是一个利润悬殊的行业,但同时,她也明白,要是没有宝石,当地人的生活也无从得到改善。她说,让她震惊的是:”美丽的石头都是在非常危险、贫穷的地方出现的”,而造物主的公平或许也体现于此,因为”做珠宝养活了一个地区,给了许多人一个工作”。
在河里淘宝石
亲历宝石拍卖刺激
斯里兰卡人的天真纯朴也给米佳留下深刻印象。据说,当地有一个习俗,就是当天在河里淘到的第一颗宝石,要送给第一个过路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带来好运的人。交易市场上人和人的相互信任,也给米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她来到位于Buruwala宝石市场里的一个交易中心,这里乍看只是一所白色的大房子,门口停着的路虎显示着主人的富贵。进到一楼,它看上去也只是普通的民宅,墙上挂着家族照片,相框里凝固着这一家子人的幸福时刻。但是每逢开市日期,二楼便会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拾级而上,来访者要推开办公室的门,才会发现其中别有洞天。
原本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四面八方赶来宝石交易的人。一旦找到新的买主,供应商们便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要秀出自己的商品。米佳将这一场景比喻为”拍卖行”。与中国的市场不同,商人们不会一下子抖露全部家底,而是一颗颗地将存货拿给客人看,刺激买方的神经,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粒石头是什么”。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粒石头是什么
他们还会很精明地跟风出牌,按买家的要求全拿出相似的石头,看得人眼花缭乱。此外,很多商人往往不事先提供证书,这就对买家的眼力和专业程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用米佳的话说,这是一个”肾上腺素飙升”的过程,但她对此甘之如饴。
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四面八方赶来宝石交易的人。
这并非她的第一次冒险。早在5年前,她就曾与另外两个女生背包去了印度,在加尔各答的垂死之家做义工。虽然也有人警告她其中的危险,但她觉得:”反正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地方一定有坏人和好人,可能坏人只有一个,好人有九个”。而最后她也毫发无损地回来了。
这次,怀揣着同样的信念,她来到了斯里兰卡。在小小的交易市场上,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她非但没有对这些肤色迥异的穆斯林男子感到畏惧,还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信任的力量。通常,价格谈拢后,买卖双方只会象征性地握个手,互道一句”Good Luck”表示成交。这时卖家还没收到买方的付款,只会将交易在庄主处做一个登记,等到长日将尽时才结算。
庄主相当于是一个中介商和担保人,通常是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担当,负责给买主推荐有信用的卖家,并担保他们卖出的货符合描述。米佳他们找到的庄主是一位穿长袍的穆斯林。他身着白衣白帽,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看着并不很精明。得知伊斯兰教提倡”不说谎”,这样的打扮倒使人感到很有安全感。
出于好奇,米佳问他庄主是否能在结算前改变主意,对方摇摇头,说”Good Luck”这句话一字千钧,一出口便不能反悔。
明明是不成文的契约,却良好地保障着当地珠宝交易的进行。这样的高度的互相信任,让米佳被这个行业的诚恳所打动。
他们可能觉得我是很牛的一个女人
在斯里兰卡,米佳乘上过一条有百年历史的独木舟,在印度洋上飘荡。在海天相接,霞光万里的美景里,都市的忙碌突然显得远了,这让她突然怀念起做母亲前四处周游的生活。她想,那时的她,可以这样的海边住上一个月,每天挑挑宝石,日日面朝大海,生活里时时洋溢着春暖花开的喜悦,不用面对养家糊口的压力。
然而想起孩子,她心中又燃起了对奋斗的渴望。毕竟要不是2年前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要做一个让shunlam(儿子小名)骄傲的妈妈”,她也不可能身处自己所在的地方,做着自己喜爱的珠宝事业。
米佳曾与当地人有过一番非常有趣的对话:
“上海的街上为什么那么多女的啊?”,对方问。
“因为上海的女的都工作啊”,米佳答。
“为什么上海的女的都工作啊?”,对方又问。
“因为要赚钱啊。”,米佳答。
“那你们不照顾家里人啊?”对方不解。
“因为家里面有父母帮忙带小孩啊。” 米佳笑曰。
这样的文化差异,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斯里兰卡还是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在社会价值和宗教信仰的双重影响下,女性通常肩负着照顾家庭的重担,极少活跃在公共领域。就连宝石这样与美丽相关的事业,也统统是由男性主导。在米佳所参加的交易市场上,放眼望去清一色的都是男人。
米佳是市场里唯一一个女人
看到她在斯里兰卡拍的照片,也有朋友惊呼,说:”说好吓人哦,你一个人对那么多,十几个长得黑黝黝的男人讲价,你不觉得害怕的吗?” 她反倒觉得奇怪,说:”有什么好害怕的啦……” 回忆起当时被数名异国男人重重包围、看他们你争我夺,自己忙得焦头烂额的情景,她笑着说:”他们可能觉得我是很牛的一个女人”。
对米佳的经历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她的官方微信平台Mi_Jia_Jewelry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