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中国三明治启动了,经过遴选后,有来自16个不同地区的21个团队入围。
在春节期间,这些团队记录下了各自地区春节的面貌,有至今保留完整的传统习俗记录,有本地居民的春节往事回顾,呈现了不同地区的人在同一个时间节点的不同面貌。
这一篇是来自上海澳门路团队的故事。他们记录了上海澳门路,这条隐藏在大都市里特别的少数民族街区的春节故事。摊主们并没有庆祝春节的习俗,然而春节本身就如同一道在特定时刻打开的门一般,让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在这个时刻穿门而过。
撰稿 | 赵舒婷
编辑 | 朱信荣 武志杰
摄影 | 赵舒婷
春节好像不言自明,是属于全国的节日。但实际上对于许多少数民族而言,春节并不属于自身的传统节日,也没有相应的春节习俗。
上海的澳门路就是这样一个隐藏在大都市里,特别的少数民族街区。
公历2017年1月23日,农历新年前4天。上海澳门路与常德路交界口正对的第一家新疆餐厅——新疆艾山餐厅的师傅正像往常一样做着拉面。不是周五清真市集的日子,澳门路就是一条再日常不过的居民区小道。而且临近春节,两边的店铺大多关闭,没什么节日氛围。
顺着常德路往前走,右拐进一条不起眼且极其容易被路过的人所忽略的小道,路尽头就是沪西清真寺,陶师傅一家正在清真寺前做着炸丸子。
大铁盆里放着由绿豆粉、黄豆瓣、萝卜丝等拌好的馅料,陶师傅用手抓起一把馅用拳头团一团,就从拇指与食指拱起的圆环中挤出一个接近正圆的团子,做好一批就放至右手的油锅煎炸至金黄。妻子面前的案板上放着已经炸好的牛肉丸,看起来很是瓷实,七八个就足有一斤了。准备在年前备好年货街坊邻居总会被吸引,驻足停留,瞧上一瞧。
陶师傅妻子像是能读懂人心,马上对张望的街坊说,“正经的牛肉做的丸子,没掺一点面粉,用的是我们回民杀的牛肉,过年时候煮汤、炒菜都好吃”。正犹豫的街坊总会称上几斤,小摊面前人流不断。
陶师傅一家是来自安徽的回民,他说牛肉丸和素丸子是安徽河南山东一带节庆食物,恰好有些上海人做汤也有加丸子的习惯。丸子做好后,放三四天都不会坏,也可以和其他菜肴相配,正适合春节期间准备正月家宴。
“你们过春节吗?”
“我们不过春节,肉孜节开斋节才是我们的春节,春节这几天我们抓紧做点这些丸子卖一卖,平日我们就不做丸子,早餐卖牛肉包子和锅贴。”
与陶师傅闲聊着,他突然间问,“姑娘,帮我看一下几点了,我们五点要去给人家上个礼呢。”陶师傅曾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拜托过朋友帮忙。“春节到了,总是要去人家走动走动”。尽管自己并不把春节作为重要的节庆来庆祝,陶师傅也会在春节期间和关系要好的朋友走动走动,摆个宴席,向朋友传达珍视情谊的意思。
从春节前一周开始,上海街道熟悉的景象是商店、小吃店一个接一个的关门,上贴纸条“即日起至大年初八休息,祝新年快乐”,逐渐连外卖都无人应答。外地人返乡过年,上海的大街小巷格外空荡荡。但澳门路这条不过春节的店主们仍然照常经营。
2017年1月27日,是大年三十,也是澳门路清真市集每周五开张的日子。一进澳门路,首先看到的是回民铺子,堆叠的羊蹄、百叶、牛羊肉,相比平日里的牛羊头要丰富得多,显然是为春节备年货的人准备的,路边架着一排宰杀好的整羊。
中午12点,两三名交警出现在澳门路,挨摊挨铺地讲:“今天是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必须收摊了,不要拖太久呀!”忙着拉面的戈利亚大哥没顾上回话,着急的警察又高声重复一遍“你听得懂我说的话吧”,戈利亚忙回答:“听得懂听得懂,我来上海都十九年啦”。
戈利亚刚来上海时,上海还没有几家新疆餐厅,而现在自己最大的孩子已经11岁了,上海的新疆馆子也越来越多。他做面的方面与新疆别无二致,从抽屉中拿出醒好的面块,约莫两只粗的长条形,拉成长条状,比一般常见的兰州拉面略粗一些,再弹上一弹。然后放进沸水煮好,再放进盛着凉水的盆里稍浸,将西红柿辣椒和羊头片放进炒锅,做成浇头倒在面上,一盘热腾腾的拌面端上桌来。
坐在小摊上的李先生专程带着孩子,来尝一尝正宗的新疆拌面。李先生来自新疆奎屯,到上海已经有20余年,但仍然保留着不折不扣的新疆胃。耶里夏丽等主打新疆风味的餐厅并不对李先生的胃口。“虽然请了新疆厨子,可酒店太精致太改良了,不对味儿。”
他们一家最近才打听到澳门路有原汁原味的新疆美食,每逢佳节倍思乡,又恰好大年三十这天有集市,就带孩子来品尝一下自己的“乡愁”。
后面一桌张先生点的抓饭、烤肉、烤羊腿、烤羊腰,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张先生所住小区就在澳门路边上,偶然一次尝试便对新疆美食“爱不释口”,每个周末都按点报到。
“嗨,人家这边并不庆祝春节,只是恰好今年春节赶上周五了,我们也赶上到这里来过节。”奶奶和表弟今年专程从江苏来上海与张先生一起过年,恰好赶上清真市集,大伙就一起来共享美食了。神情满足的奶奶,显然很满意这顿安排。
继续往前走,右手一家小摊专做羊肉抓饭与薄皮包子。抓饭用的羊肉,专选羊腿骨与肋骨部分,件件带骨,份量很足。薄皮包子有些类似上海汤包,里面是羊肉丁和洋葱末拌成的馅,外皮是死面,捏成包子或饺子的样子。经过高温汽蒸,羊肉中肥油蒸化成汁,一咬便鲜香入口。
一对男生来自澳大利亚、女生来自俄罗斯的情侣在店里坐下,他们在上海经营一家瑜伽俱乐部。俄罗斯因为有中亚民族,女生对抓饭烤包子这些饭食并不陌生,春节上海百业停歇,他们便来这里美餐一顿。
他们的旁边是一家三口,爸爸已经吃完一份抓饭,妈妈紧催着四五岁的孩子,“快点吃完,今天我们得早点开车去奶奶过年。”他们一家也是美食街的忠实食客,每周必来点卯,即使今天要开车两小时去长辈家吃年夜饭,中午也不能漏下这顿美食。
突然一声响亮的“恭喜发财,春节快乐,来吃烤羊肉串儿——”的吆喝声传来,声音的源头是来自新疆北部伊犁的哈萨克小哥,他正在做烤肉,铺子也张着大锅做抓饭,临街摆着一排各式各样的新疆糕点。整条街没挂上红灯笼,春节的氛围全在小哥的吆喝声里了,似乎不去他家吃几串羊肉串,就对不起这个春节。
再往前,焦躁的声音围绕着阿布都家的糕点铺,“这下轮到我了吧?”“老板你快一点,我排半天队可不能轮着我没有蛋糕了!”
来自乌鲁木齐的阿布都现在正读初二,一家人只有他汉语流利,妈妈和小姨听不懂汉语,全靠他跟来往的客人沟通,要哪一种糕点,要多少份量,切成什么样。案上主要摆着白色与黑色两种糕点,分别用一层层白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做成,里面裹着奶油和糖霜,整块大约有十三寸,根据客人的要求切成细条装盒。
春节到了,阿布都家的糕点格外受欢迎,甚至整块整块地被取走。后面的人看见案上的糕点被一寸一寸切下,转眼就切到尾,以为买不成便格外焦急。阿布都急忙从桌下端出新一的一轮,“别急,别急,做得多着呢,还有!还有!”小小的新疆糕点,也悄悄登上了这条街食客的春节年货单子。
阿布都糕点铺右手边是打馕铺,由平时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附近的买买提餐厅经营。整个春节他们都不回新疆的家,还是照常开店打馕做烤肉。尽管小区附近外地人纷纷回家,食客少了许多。或许那一串串热乎乎的羊肉串,在满街寂静中特别能安慰一个滞留在沪的外乡人。
走到街道的末尾,主要就是干果铺子了。年轻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三轮车上摆着各类玲琅满目的干果与水果干:巴旦木、大香妃葡萄干,黑加仑葡萄干,灰枣、骏枣、枣夹核桃……有些铺子也摆着专程从阿克苏拉来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和库尔勒香梨。但年轻的小伙子大概贪玩,并不像前面那些店铺一样忙着招呼客人,低头玩着手机。
来自喀什的阿依,选择订1月31日大年初三的机票飞往上海,因为不过春节的她可以逆人潮而行,此时的机票是最低价。整个城市进入春节,同学们都忙着归家与亲朋团圆,阿依只能待在学校实验室与仪器相伴。还好正月里的清真美食街不打烊,阿依来到这里会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这就是处于春节之外的,一条有些特别的上海街道在年关前后的景象。
尽管在上海澳门路上,摊主们并没有庆祝春节的习俗,然而春节本身就如同一道在特定时刻打开的门一般,让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在这个时刻穿门而过。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