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奕超
失业也要追星
广州离香港很近,但五月份的五月天香港演唱会实在太贵,草团团只好放弃。除了五月天,她还有很多偶像,足够让她平均每个月掏一笔钱:同样来自台湾的先知玛莉和宇宙人乐团,这几个月会来广州演出,票价分别是100和150,如果加上专辑和周边也会花上几百块钱。
2016年,草团团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在广州,住在妈妈家里。虽然比起外地朋友,少了一笔房租钱,但交通、吃饭要花的也不在少数。
草团团大学专业是师范方向的,实习也在一间学校教书,但临近毕业,她还是希望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却在经历上吃了亏,用人单位看到她的实习不对口,往往就没给offer。经历了两个月的失业,她到一家书店工作,两个半月后,却因为粉尘过敏和抑郁症加重,被迫辞职。
虽然也投了不少简历,进过几家公司,但其中一家在草团团入职一周后,就倒闭了;有一家是草团团自己身体状态不好,只能辞职;还有一家公司觉得她不合适……
草团团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一方面靠爸爸每月两千块钱的接济,另外也因为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会接一些帮毕业生做论文校对的工作,检查有没有错字病句,帮忙理逻辑,但因为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只收每万字60块钱,一个月加起来有六百。
每个月拿着2600块,到月底总会月光,草团团现在还欠着一个好朋友2000块,日子过得紧巴巴。想到看病要花高额医疗费,另一方面去医院面诊的经历让她觉得很不愉快,所以她并不想把钱花在看病上,而是选择自己调节,最多就喝喝咖啡,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平和的兴奋状态”。
每天喝咖啡草团团倒是舍不得,但平均一个月在咖啡上也要花300块。平时她会喝茶提神。做上一份工作时,她买了 Dilmah 茶包到公司,几位年长同事不知道这个牌子,冷嘲热讽地说:“年轻人,不要这么大花销,喝这么好的茶。”连妈妈也觉得喝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指责她明明不挣钱,为什么还要花钱在茶或咖啡上,让草团团觉得很无奈。
草团团每个月电话费80,交通费150,都比喝咖啡花得少。尽管平时为了省钱都自己买菜回家做饭,但偶尔跟小伙伴们聚餐,吃饭加上喝饮料等,一天下来也得花180元左右,每个月在吃饭上要花1000到1300元。
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草团团决定接下来必须控制在吃饭和咖啡上的钱,但追星上,她还是觉得该花就得花。
目前她最想要的是一台电脑,原本的电脑毕业后就坏了,到现在都没买新的,平时要做改论文的活儿时,只能用手机看,或者把pdf打出来在纸上修改。有时实在需要用到电脑,只好去网吧,可是一个小时也要花10块钱。
经济较为拮据的她没有种草 Macbook ,买电脑的预算是4千块钱。草团团本来打算跟爸爸妈妈分别借2千,但爸妈不同意,自己只好努力攒钱。
除了电脑,草团团种草的都跟音乐和偶像相关,她想买一款价值3000块钱的耳机BOSS QC35,降噪效果好,低音表现也不错,这样可以听五月天作品里的贝斯部分效果会很好;还想要一个带CD播放器的音箱,价值4000多块,可以听自己买来的专辑。
六月份毕业季一过,草团团的改论文收入会大幅降低,目前家人对她的“啃老”也有不满,所以她一方面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另外也在不停地投简历。
“如果这个月还没找到工作,我就去奶茶店或者便利店打工,交完五险一金,拿到手也有2000多。”
月光不误文艺
“前一阵我们公司提过要实行周末值班制度,我顿时就想换工作。工作对我来说,是养活自己的手段。如果没有双休,我活不下去。周末如果不出去玩,我为什么要来上海吃这份苦?”
工资涨到6000多以后,金鱼也开始“消费升级”起来,换了一处2000月租的房子,其它钱还是都花在了艺术类的体验上。
“刚到上海的时候,周末看展和参加活动都尽量挑便宜或者免费的,那时候看的基本都是免费的展,剧只敢一两个月看一部,而且只敢买最便宜的票,100或者180一部。”
现在金鱼平均一个月要看三、四部戏,也愿意买接近中档180、280或者380的票了。以往只去live house的她,今年也开始关注票价更高的演唱会,比如朴树在上海的演唱会。
5月份上海戏剧谷演出实在太多,金鱼看了《狂飙》和《二马》,《红楼梦》还买的是380的票,加上五一草莓音乐节买了价值六百的三天通票,金鱼发现花呗账单实在有点吓人,为了控制自己,她把花呗额度调低到两千多。
金鱼知道自己办了信用卡可能难以控制,所以至今还没有办信用卡,但平时消费都会先刷花呗,再花自己的钱,为了不多花利息钱,她都会把花呗账单尽量控制在次月能还上,但每到月底总会发现自己账户里剩不下来钱。
“我花钱,不是说这笔钱会给我带来什么收益。我花钱,是因为我开心。”在很多朋友眼里,金鱼是个“散漫的文艺青年”,把钱都花在看展览、话剧这些看起来并没有和工作,或者提升自己直接相关的事情上。
“我是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兴趣爱好当成工作,而且我对于现在的付费课程也不感兴趣,我太懒了,一定坚持不下来的。不是说你看一部剧,就是要通过它去了解戏剧史或是怎么样,我看了它能让自己开心一点,也算是一种解压吧。”
毕业接近两年,除了在戏剧上的持续投入,金鱼的整体消费结构也有了不少改变。过去平均每个月会花500到1000元在衣服、包包、化妆品等女孩子喜欢的东西上,现在她规定自己把喜欢的东西放进购物车后,不能马上下单,必须重复看两三遍再买,有时还期待着购物车里的商品失效,这样就不会花出去这笔钱了。
有时即便是看免费的展览,也免不了要花钱。“本来看展是免费的,但有时你看到展览的周边,有丝巾啊包包啊,一些小东西,就会想买,一不小心就买了几百块。”
金鱼不爱做饭,但点外卖时擅长货比三家,研究哪家店或者哪个软件的折扣大,总能点到低于20元一顿的饭,不过,平时研究外卖折扣省下来的几块钱,周末跟朋友吃一顿可能又都花出去了。
随着年龄增加,人情往来方面的开支也不少。这几个月,每月都有一波外地朋友路过上海,平均下来金鱼每个月请吃饭的钱就用去两三百。加上几个要好的姐妹生日,约好了互送礼物,人家送四、五百块钱的,自己也不好意思送太掉价的。
“我们大学寝室四个人,除了我是单身,剩下的一个刚结婚,一个结婚了怀着宝宝,一个结婚后已经生了宝宝。”基本上平均一年一个,每份礼金也花去六百到八百块。
即将来临的七月份,金鱼要回湖南老家参加哥哥的婚礼,除了准备礼金和路费,也得给姑姑、阿姨等亲戚准备礼物,她预计要攒几千块钱,但7月快到了,能不能真的攒下钱来,她没有太大把握。
“现在可能是有点老了,觉得自己是注孤生的体质,要开始给自己攒钱,挺想给自己买套房子的。虽然我对住的环境不挑,但是我对家居这块也挺喜欢的,在消费上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实际吧。以前可能觉得把自己打扮好,过好自己的生活,开开心心的就好了。”
一些已经结婚的朋友也劝金鱼说:“如果你真的对结婚不抱期望,应该留一笔钱给自己,万一出了什么事,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
金鱼接下来的计划是尝试每个月存一千块钱。“不过还是要保证目前的状态不要太受影响。”
对于未来,她没有太多担心:“有什么收入就过什么生活。你再把我拉回到4000多的收入,我还是可以过。你现在给我1万块钱一个月,我也可以花光光。只有想不到的开销,没有花不完的钞票。”
有了女友,就变成“月负”
因为女朋友养了两只猫,需要更大的空间,陈十年换了一套1700元房租的房子。家里觉得陈十年和女朋友在一起时间不短,也是时候该谈婚论嫁了,于是帮他付首付在温州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要还7100元的房贷。
妈妈知道以陈十年的经济能力,无力承担,只要求他还1000块钱:“每个月你还1000块钱,剩下的我们帮你还,作为你长大成人的标志,也提醒你有这份责任在。”
除了房租和房贷,陈十年经常会和女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一般一顿饭100到200元,偶尔奢侈一把吃一次日料自助,两个人要花五百。合计每个月在吃饭上也会花去2000块钱,加上每月300元左右的猫砂和猫粮,只要稍微有一点“心血来潮”的开支,就会变成“月负”。
4月份,陈十年和女朋友一起去北京旅行,虽然住在亲戚家里,但是路费等其它开销也花去3500元,陈十年都刷了信用卡。
刚好在那个月,女友的iPhone坏了,作为锤子粉,陈十年决定给女友买一台锤子手机。他预计老罗会在5月份发布一款配置没那么好的手机,为了让女朋友能快点用上手机,就买了型号为M1L的一款。
没想到锤子五月份发布的坚果Pro两个人都很喜欢,系统、功能和外观都很不错,女朋友尤其喜欢它的红色款。陈十年于是又为女友买了坚果Pro,4月份买的M1L则变成自己用了。这两笔开支都在京东白条刷了无息分期。
端午节前,临近毕业的女友和陈十年提了分手。呆在苏州原本就是为了女友的陈十年,决定在6月底房子到期的同时辞职,回温州家乡发展。
处于即将毕业三年的关口,陈十年对未来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目前自己每月花费7000元左右,可能工资要涨到7000至8000才能匹配,但现在这份文案策划工作,温州工作岗位并没有苏州多,预计工资暂时不会有所增长,反而会下调。
在提前透支未来收入的陈十年的世界里,钱可以给心爱的人购买礼物,也是他为未来人生作规划的重要一环。
未来五年涉及到结婚、生子等计划,陈十年决定目前还是脚踏实地慢慢积累。凭自己的经验,跳槽回温州直接升至经理可能性不大,只能尽量成为公司品牌部或企划部的中流砥柱,努力看看月薪是否能升至6000至7000的水平,如果有好的项目和想法,也会考虑在家里的支持下创业。
为了让自己高兴的买买买
旅行是南派花费的大头。2016年,为了能去纽约旅行,她的存款达到七八万块,去纽约呆了半个月花费3万块钱,除了暑假本来就贵的机票钱外,很大一部分花在了酒店上。
虽然南派会提前在不同网站比价,争取订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但她喜欢的酒店都不便宜。
“我喜欢有设计感的酒店,在纽约,每隔两天就要换酒店。纽约的大部分的酒店都是old fashion的,所以我看到DREAM DOWNTOWN的时候觉得特别惊喜。进去之后一楼大堂天花板是圆形镂空的,正上方就是泳池,整个大堂波光粼粼,特别漂亮。同类型都要三四千,但我当时订这家一个晚上只要两千多,性价比特别高。”
南派身边的朋友都是三四十岁的哥哥姐姐,有的在公司当高层,有的做投资,有的自己开公司,跟他们比起来,尽管自己每月收入一万五到两万,她依旧觉得自己赚得不够多,感到很焦虑。
钱对于她来说,就像满足小时候那个“突然很想要买电脑”的小女孩一样,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心血来潮的花钱欲望的。
比如之前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广州没有4K版本。一天早上,南派突然很想看,于是自己买了机票当天飞到上海,看完电影又立刻飞回广州。
前一阵她突然心情不好,想去桂林玩几天,提前三天订好高铁票和酒店就去了,在桂林住度假村,住宿花了4千。
今年3月,南派从公司辞职,成为一个纯粹靠兼职养活自己的自由职业者。辞职原因是半年前自己的上司换了,老给自己穿小鞋,南派忍无可忍,默默在余额宝开了一个叫“fuck you money”的“梦想基金”,拼命往里存钱,准备存到一定金额就跟公司分手。
南派的梦想基金计算公式如下:把房租乘以3个季度,再把做饭的钱乘3个季度,这样保证自己能在三个季度内基本不会饿死,不会无家可归。最后她在梦想基金存了接近2万,加上其它存款和持续的兼职收入,终于痛快地辞了职。
在女孩子特别喜欢的服饰和化妆品类,南派的消费也很理性。自己是过敏性皮肤,护肤品只能用理肤泉,省下不少钱。
南派很关注时尚咨讯,所以在服饰上不会盲目追求大牌。她不会选择H&M等快时尚品牌,觉得穿一年就会坏掉。月入四千的时候,她会买单价200到300一条的小众设计品牌裙子,现在则会买一些轻奢的,一件裙子的预算提升到两三千,也开始舍得买Coach的包包了,配包包的吊坠要300多一个,她也买了两个。
南派的大宗消费都会提前规划,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买一个最好的。最近她种草一个宜家的墨绿色鞋柜,要花费3000多,尽管存款数额远远超过鞋柜的价格,但她仍然定下目标,等到下一期甲方找她干的活超过这个数,自己才可以买下它。
对于南派来说,信用卡不是用来透支未来的收入,而是用来省钱的。“比方说我分期付款买了一辆单车,因为这次分期不用手续费,我才会用信用卡。另外刷大宗钱的时候,我也会利用信用卡,比如结算日在20号,我就会挑22号刷,这样会有四十几天的免息期,这笔钱躺在银行账户里,也能涨出个十几块钱利息。”
但有时候,一些突如其来的消费,也无法列入南派严密的花钱规划里。南派家里有两只猫,平时都吃EVO天然粮,四五百块一袋,只能撑一个月,加上买猫罐头,带猫去宠物店洗澡,原本要花的就不少。两个月前,两只猫突然一起生病,一共花了两千多才治好。
另一方面,南派从来不限制自己花在知识和书上面的钱。前不久她刚报了一个学习C4D的课,花了3500块。平时买书,她都是看见喜欢的就买,也不会考虑价格,但和买书不读,或者读完需要断舍离的人不同,她买了都会读,并且从不愿意送人。
“我都会关注各种出版社的公众号,看见出了喜欢的新书就会买。有一个号叫’善本图书’,他们的书虽然贵但是真的很好,我也经常会买。”
“我买东西都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为了让自己继续高兴下去,南派正在积极“开源”,以便继续消费升级,她计划接下来努力扩大业务,多接单子,也想跟几个朋友合开一家品牌策划工作室,还打算拿出2万块钱试水投资。“这样就可以搬更大的房子,买更多的书,养更多的猫。”
You are what you buy
长沙的麦麦把钱花在咖啡原产地旅行考察上,为自己接下来开咖啡馆做准备;
佛山的菁菁每个月都有三分之一的工资用在付费阅读、付费专栏如知乎、newsletter等;
广州的美琼决定把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够,没能学习的爱好都捡起来,报了吉他课+声乐课+工笔画课;
广州的Nicole毕业后的第一年一直买买买,2016年春节开始意识到,必须留一些钱孝敬爸妈,今年春节,她把年终奖2万给了爸爸;
深圳的佳佳买房掏了22万,接下来还有每个月3千的房贷要还;
上海的March为了追一个男孩,2016年一整年零零碎碎花了5千,虽然没追到,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觉得很快乐,此外,年前到韩国自由行4天花了3000块……
- 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
作者:张奕超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