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三明治电子书第二期《《如何正确饲养小怪物——当我们成为父母》现已正式上线!该书汇聚了三明治育儿栏目过去三年来的精华文章。特别要感谢育儿栏目编辑许小Jane和徐小创的持续努力。
大家可在各大阅读平台,如亚马逊、拇指阅读等购买该书。请先来看一看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为这期电子书写的前言吧。
前言
今天,每个人都爱谈育儿
最近身边,谈论和教育相关的创业,或者开设一个教育类的微信公号的朋友比比皆是,中国人重教育的传统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找到最好的结合体。
诚然,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在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下,有过不尽如人意的阶段。但现在,大众对教育方式的自我反思和重新探寻已经使教育成为一个触底强烈反弹的领域。
中国三明治一代的年轻父母可谓第一代的“知识型父母”群体。尽管他们自己大多经历了过去相对本土和传统的育儿方式,但这不妨碍他们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在全球化的视野里探索今天育儿的最佳路径。
这种风起云涌的趋势实际上正成为一种改变中国的力量。先不说它贡献了GDP,帮电视拉高了收视率,它还为众多父母培养了学习精神,让他们在离开大学校园的五到十年内找到自我学习的愉悦,并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而且在探索育儿方法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思维的父母还可能将一项创新方法发展成自己的新事业,在这本三明治育儿专辑中,您可以读到非常多这样的故事。
我们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最真实的三明治个体育儿故事,它们包含了酸甜苦辣,包含了矛盾挣扎,包含了对全球化格局下中西育儿方法适用性的思考,包含了独立寻找育儿方式,在生活中创新并得到收获的故事。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爸爸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育儿当中,在这本书中,我们收集了对三明治爸爸和妈妈的访谈。有些爸爸甚至把育儿当成事业来耕耘,这也丝毫不会影响公众对他们的欣赏,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开放度正在发生的微妙的变化。
虽然,三明治一代对育儿方式还处在莫衷一是的阶段,但各种育儿流派、方法体系的激辩,也正是大众知识启蒙的必由路径。这也将对今天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开放、独立的心态大有帮助。
作为一个9岁孩子的父亲,以及一位同样在不断探索育儿方法的父亲,我有理由相信,中国“三明治一代”自觉发起的“新育儿运动”,将在未来的数十年深远地改变中国。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未来一代的基础素质保持总体上的乐观,我们也同样审慎地看待各种问题,共同探寻解决办法。
编辑三明治育儿专辑,作为引玉之砖,是中国三明治将长期坚持的尝试。希望大家能喜欢。
现在,就开卷阅读吧!
李梓新
中国三明治创始人
目录
- 30岁,生一个宝宝
给女儿的一封信
三明治的我们在哪里生孩子?
在创业和病患之间,天使降生了
跨境背奶路
其实我不想到香港背奶粉
海那边的孩子
带着孩子坐飞机
找啊找啊找阿姨
育儿的三俗话题
养育双胞胎的幸福挑战
育儿是一场完美主义和不完美的终极抵抗
- 我当爸爸了
爸爸陪你读绘本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足球启蒙者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围棋启蒙者
琴童的爸爸应该做什么
爸爸该花多少时间陪孩子?或许开个电台吧
- 我当妈妈了
海归妈妈的中国式“放养”
向妈妈学习怎么做妈妈
当妈两年半
七位辣妈的亲子玩乐大军
双生涯超级妈妈的育儿之路
海归妈妈办国学堂
废品摊的小英
重生:一位母亲在汶川地震后的五年
- 漫画
读图力
- 附录
《你好,三明治》电子书介绍
三明治故事公园开幕啦!
三明治三周年纪念视频
现在即点击进入拇指阅读、进入亚马逊购买次数!售价仅6元,还不够买一个真正的三明治做早餐呢!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